秦末,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- 第560章 ,前往匈奴国的汉使团
第560章 ,前往匈奴国的汉使团
大汉历33年5月2日,太子府。
“殿下,匈奴国和安息国再次爆发大战,匈奴人集结了20万大军,大有吞并安息国之意。”张辟疆道。
“匈奴?”徐爱民一时间还没反应过来,这段时间他主要在关中巡视农村组建农社的情况,毕竟他父亲经常教导他没有调查权,就没有实践权,他要亲自到地方农村看看农户是不是真愿意加入农社?
从调查的情况来看,关中的农户是非常支持成立农社,当然这和朝廷支持农业贷款,让他们购买拖拉机和肥料,同时朝廷保障收购他们的农副产品,最大限度的保证了他们的利益。
当然与之对应的短板也有不少,最大的短板就是乡村里缺人才,即便大汉朝廷动员了农家的学子,农学院的学子,但现在大汉依旧没有充足的人才去组织农社。为了解决乡村人才短板的问题,徐爱明打算发动更多学府学子投入乡村建设当中。
所以这段时间他几乎都待在关中的农村,对外界发生的事情知道寥寥无几,更不要说是匈奴国的事情。
张辟疆只能拿出一张神洲以西的地图解释道:“今年三月,匈奴人就开始不断集结大军,最新从季国传来的消息,此次匈奴打算集结20万大军进攻安息国,这几乎是倾国的兵力,发动如此庞大的军队,军臣显然是不会满足只割让几座城池的。”
匈奴人前三次和安西的大战,每次的兵力都在3~5万之间,这次增加了好几倍的兵力,显然意图不小。
徐爱民知道张辟疆对匈奴人的忌惮,于是问道:“安息国的国力如何?”
张辟疆道:“人口大致上有四五百万左右,其制度和夏商周差不多,都是奴隶贵族制,平时以少量的贵族私兵镇压地方,国战的时候则大量雇佣雇佣兵打仗,安息能雇佣的士兵不超过十万,但雇佣兵只能打顺风仗,胜则势如破竹,败则一泻千里,战斗力不如匈奴人的自耕农士兵。”
对外方面塞古琉国是他们原本的宗主国,大概在100年前,安息国趁着塞古琉国内乱,自立为王建立了现在的安息国。
塞古琉国一直有重新吞并安息国的意思,但其国家腐朽,空有庞大的国土,众多的人口,但在军事力量方面依旧不如安息国。
不过这十几年时间,匈奴国不断西扩,引起四周塞人的恐慌,塞古琉国已经改变了对安息国的态度,转而支持他们抵抗匈奴人。
四周的小国和塞古琉国差不多,他们担心被匈奴国吞并和安息国结盟。”
张辟疆解释道:“这片地区虽然国家众多,但都是同一个种族,他们天然亲近,反而是匈奴人,他们属于外来的入侵者,塞人更加恐惧他们。而且匈奴的军事力量也远远超过他们,他们已经灭了十余个塞人国家和大部落,匈奴在神洲以西的地区,已经是属于小儿止夜啼的存在。”
匈奴也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,稽粥带领匈奴的残部逃到西域之后,学习大汉最彻底的制度就是军功受田制度,匈奴国的青年只要成年都可以分到100亩的田地,或者是1万亩的草地,分到这些土地的百姓只要承担相应的军事责任,分田地的士兵暂时作为步兵,战时要自己提供武器铠甲,分到草场的百姓则增加了提供战马的需求。
匈奴人就靠着这套军功受爵的战斗体系,打爆了西域一众奴隶制的贵族国家。(其实看看历史,唐朝的府兵,金国的猛克制,大明的军户制,大清的八旗制,全部都是换了一个马甲的军功授田制度,其实天朝这两千多年的封建史告诉了所有的英雄豪杰一个道理,得农户者得天下。真穿越历史了,哪怕什么发明都不知道,就只做好分田,暴兵这两样,得到天下的概率就超过了7~8成。)
等到军臣回到匈奴国之后,他组织匈奴国全面汉化,建立了一套足够满足匈奴征战的军工体系,普通的匈奴士兵连武器装备都不用携带了,匈奴国直接提供武器铠甲,每个匈奴士兵能武装几十斤铁。直接再次让匈奴国士兵的战斗力暴涨了一个台阶。
匈奴人在西面虽然有一个安息国还没有完全剿灭,但但匈奴国以南的一小众国家,一些游牧部落通通被他们征服,匈奴国的边疆直接打到了海边,打通了和大汉的海上贸易联系线。
徐爱民想了想道:“要是匈奴国吞并了安息国,匈奴国的国土面积和人口会增加差不多一倍。”
张辟疆道:“到时候匈奴国的人口会突破千万,算是整个天下人口第三多的国家,面积第二大的国家,但其战斗力却远远超过了贵霜国。”
贵霜在大汉贵族界已经沦为笑柄了,一个国土面积极其庞大,人口超过千万,有几十万士兵的强大国家,不管从哪方面看,都超过了战国七雄的力量,但看上去如此强大的国家,却被天竺商社打的只敢求饶,这几年贵霜的使者在诸侯大会上告状,已经成为了大汉诸侯喜闻乐见的项目了。
当然福祸相依,用在贵霜国也是一样的道理,要不是他们表现的那么虚弱,凭它的国土面积和人口,早就受到大汉朝廷的猜忌,予以打压,毕竟大汉的几百诸侯国当中,面积最大,人口最多的季国,人口不过刚刚超过百万,面积也就三四个郡大小,各方面都和贵霜国有近10倍的差距。
相对而言匈奴国就不一样了,面积大人口多,战斗力强悍,在世界岛的中心是当之无愧的霸主级力量,自然容易受到大汉朝廷的猜忌。
徐爱民看匈奴国位置道:“如此远的距离,朝廷真鞭长莫及。”
大汉的主要战略虽然是往新大陆拓展势力,建立诸侯国。
但不代表大汉在东方却没有就行扩张,反而是扩张的速度极其迅速,只要是大汉海商所到之处,没几年时间,大汉海军就会跟随而来,有国家就建立贸易往来,没国家就占领海岸线地盘,建立港口殖民地。
大汉的天竺舰队,在世界岛中心建立了三个海军基地,在炎洲大陆,也建立了7个垦殖点,按照大汉海军的计划,他们的海军基地将会包围整个世界岛和炎洲,从西方连接新大陆,形成一条完整的全球贸易网络。同时这也是一个包围世界岛的战略网络。
但这条网络刚刚成型,大汉能投送到世界岛的力量极其有限,也就是几艘战舰,几百个士兵,凭这点军事力量想要限制匈奴国的行动,显然有点不切实际了。匈奴国要是不给大汉的面子,那大汉的脸就要丢在世界岛的中心了。
“几位安息国的王子带了武器装备回国吗?”徐爱民道。
张辟疆摇头道:“朝廷不允许武器装备进入世界岛中心,他们只带了一些铁锭回去,由他们本国的工匠打造成武器装备,可能会有一些海商走私火炮,火枪给他们吧。”
徐爱民道:“让天竺商社卖一批火炮和燧发枪给安息人,让他们顶住匈奴人的进攻。”
徐爱民不能放任匈奴人壮大。和徐凡的想法不同,徐凡是真没有做过霸主国家的百姓,也不了解霸主的思维,他反而处于那种霸主打压了老二的时代,所以内心是极其反感这种行为的,即便他已经察觉了匈奴人对大汉的潜在威胁,但他最多不支持匈奴人西扩,却没有更进一步的打压行为。
但他儿子徐爱民在这方面就超过了徐凡了,他出生的时候大汉的国力就如日中天,在他的三观当中大汉就是天然的霸主,整个天下的秩序就应该由他们大汉来制定,天下所有的国家也应该听从大汉的命令。
而现在匈奴的扩张显然危害到了大汉的霸权了,他可没什么道德负罪感,知道匈奴人的威胁之后就直接想要打压匈奴。这是老大打压老二的天然本能。他只知道匈奴的壮大挑战了大汉的秩序,那匈奴国就罪该万死。
张辟疆道:“光凭这点只怕远远不够,臣以为朝廷最好派遣一个使者团,要与军官在其中,近距离观察匈奴和安息国的战争状态,对匈奴人的实力做到心中有数,这样才能制定一个合理应对匈奴人的战略,”张辟疆顿了顿道:“匈奴国是个大国,朝廷应该重视他们,制定一个长期的战略,世界岛的中心不能出现一个强大国家,只要出现了这样的苗头,朝廷就应该打压,这块地区越分裂对大汉的霸权就越有益。”
张辟疆虽然同情金哲他们,但看他们连地都不愿意分给普通的百姓,张辟疆就明白安息国就凶多吉少了,这场大战就看军臣的决心有多大了,要是他决心让安息国烟消云散,那安息国就会被匈奴吞并。
他现在想的不是如何保住安息国的事,而是想着安息国被匈奴吞并之后的战略。
徐爱民皱着眉头道:“朝廷对神洲以西的地区了解的人不多。”
大汉虽然睁眼看世界了,但看到的却是一群乐色,这反而更加重了大汉的傲气,大汉的官方就等着其他地区的国家来朝拜,属于原始文明的就直接建立诸侯国,有国家的就开展贸易,愿意主动了解这些国家的还真不多,主要是为了做生意的海商群体。
张辟疆道:“臣愿意成为我大汉的使者,去匈奴国一趟。”
大汉33年,5月4日。
张辟疆被朝廷任命为使者出巡匈奴国,此事一出轰动了整个世界岛中心的各大强国。
在世界东极的霸主,终于要开始影响世界岛中心的国家!
尤其是对安息这些受到匈奴国强大压力的国家,他们最想拉拢大汉来制止匈奴人的进攻态势,哪怕不支持他们,多卖一些火枪,火炮给他们也是好的,为了抵抗匈奴人安息国不惜砸锅卖铁了,大汉的火枪火炮,他们直接按白银的价格买,要不是他们还有白奴贸易,安息国都要被大汉的海商给掏空,他们积攒了上千年黄金白银的财富,只是已经寥寥无几了。
而匈奴国内部更是严阵以待,尤其是军臣等匈奴高层,他们对大汉了解的更深,这两年他们发现了,安息等国,武器装备有明显的改善,军队当中铁甲更多了,火炮,火枪也更多了,匈奴人已经很难在武器装备上形成代差,这让他们扩张的势头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阻止,因为现在他们每扩创意部付出的流血牺牲都是原本的10倍。
他们派遣使者向汉帝告状,但汉帝却没有阻止大汉海商的这种行为,这让匈奴高层意识到,汉帝已经改变了对匈奴国的支持态势。
以前的汉帝是支持他们一直往西打的,为了支持他们,汉军淘汰下来的武器装备以极低的价格卖给他们,甚至放任他们去大漠招揽匈奴人,要是没有从大漠招揽过来的上百万匈奴人,现在的匈奴国根本建立不起来。没有主体民族,匈奴国只能像历史的西辽国一样,快速消失在历史的尘埃当中。
而现在大汉的海商肆无忌惮的把钢铁,武器装备甚至火炮,火枪卖给安息国,汉帝居然没处罚他们。刘邦这要是活着肯定会满腹委屈的抱怨,他一个大汉的诸侯王居然还比不上那些大汉的商家。
就是察觉到汉国高层对他们态度的转变,所以军臣他们才会迫不及待的发动这场灭国大战,因为他担心安息国继续生存下去,大汉对他全力支持,再想要灭亡这个国家就难了。
大汉历33年6月8日。
大汉的使者团,一路航线上万里海路,登上了匈奴国的领地。匈奴国高层对这支使者团却是极其谨慎的,在他们踏上匈奴领地之后,马上开始商议大汉的这一行为。
匈奴国,都城新曲阜。
老上单于召集了匈奴国所有的高层议事道:“大汉一向对我匈奴国的事情不感兴趣,他们喜欢在沿海建立港口,这次派遣使者才来我们匈奴是何意思?”
老上单于是有点恐汉症的,他亲身经历了强大的匈奴国如何被大汉摧毁,自己如同天神一般的父亲被汉军杀死在草原上,他们的故乡被汉人占据。
他们逃到西域这片领地才让匈奴这个民族重新复兴起来,但此时大汉却变得更加强大了,尤其是像老上单于这样在外界看到大汉强盛的人,更会不自觉的放大大汉的强大,他担心大汉跨海进攻匈奴国,如果真发生了这种事情,他都不知道天下之大哪里还有匈奴人的容身之地。
匈奴国的高层都沉默了,他们知道大汉强大,但双方的距离太远了。没有足够的信息,他们也不知道大汉的使者团来匈奴要做什么?
军臣道:“父亲不用在意大汉的使者想做什么,我匈奴的大军已经集结好了,现在最重要的是消灭安息国,安息是我匈奴国占据地中海一线肥沃土地最大的阻碍,只要把这个阻碍去除了,我匈奴就可以建立一个和大汉一样强盛的王朝,到时候我们就可以和大汉平分天下。”
军臣在大汉做了好几年的铁匠学徒,不但学到了大汉的高炉技术,也学到了大汉霸主的性格。
自己付出了这么多代价可不是为了让匈奴国只做大汉的小弟的,匈奴也要和大汉一样建立属于自己的霸权。
军臣以大汉为榜样,想要在世界岛以西建立一个庞大的匈奴帝国,和大汉平分天下。
但老上单于看向张元,他多次去大汉参加诸侯大会,在匈奴国内部属于大汉通。
张元苦着脸道:“汉帝对我匈奴国没有恶感,但大汉的太子却不愿意我匈奴壮大,这次大汉的使者张辟疆就是大汉太子的玩伴,也是他开启了安息等国的贵族子弟去大汉上学的事件,这导致了安息等国军事实力的壮大。他来我匈奴国想来没有好事情。”
伊稚斜傲然道:“父亲何必害怕大汉,在神州大汉的确是霸主,但在西域的这片土地上,我们匈奴国才是霸主,大汉的军队不能跨越几万里的路程来进攻我们,他们的舰队也不可能登上岸来轰炸我们。”
老上单于道:“但大汉可以用铠甲武装我们的敌人,用火炮炸死我匈奴国的勇士。”
张元也跟着说道:“殿下,您说的都是以前的事了,今年开始大汉要修建西域铁路网,从长安到最西边的龟兹国都会有铁路联通,以火车的速度和效率,长安的禁卫军只要五天时间就可以到达龟兹国,距离我匈奴国最近的领土不超过千里。”
汉帝也向匈奴国邀请建设铁路,把匈奴的铁路连通西域,这样丝绸之路或许还能延续。
张元冷汗直流的拒绝了,真要有这样一条铁路,汉军打过来只怕也更方便了。
“汉军来了又怎么样,汉军拥有的火炮火枪,我匈奴国一样拥,汉军真敢进攻我匈奴国本王子定让他有去无回。”伊稚斜不服气道。
(本章完)
添加书签
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/提交/前进键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