盗墓:我,陈玉楼,一心修仙! - 第384章 四派古闻 巡江走水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品咂出他此刻神态以及话语里的不对。
    陈玉楼眼睛微微一眯。
    惊异的扫了他一眼。
    按理说,时隔数百年,观山一脉和四派之间,纵是血海深仇,也该渐渐消散了。
    至少对他和鹧鸪哨皆是如此。
    不过……
    这种事终究不能以常理来论。
    当年四派,就属摸金和发丘最为惨淡,毁符破印,一度在江湖上销声匿迹,差点破门灭户。
    自东汉末年,天下群雄争锋,曹操为了筹措军资饷银,特设发丘中郎将与摸金校尉。
    发丘中郎将,统领摸金校尉。
    身怀发丘天官印,上铸‘天官赐福、百无禁忌’八个古篆字,乃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神物,号称一印在手,鬼神皆避。
    而且发丘一脉自有传承,寻龙诀、发丘指、缩骨功,行踪神秘,身手过人。
    至于摸金校尉,则是挂摸金符。
    虽然同样有寻龙诀。
    不过发丘寻龙诀是以六十四天卦为根基,而摸金寻龙诀则是以十六字天卦为基础,两者之间不可同日而语。
    因为身份不同。
    发丘传承更少。
    据说一开始,只设立了一正一从两名发丘中郎将。
    世上也就只有两块发丘印。
    而摸金校尉却有足足十枚。
    大明一朝,观山太保奉皇命镇压四派,毁去一块发丘印以及七枚摸金符。
    让发丘天官自此绝迹。
    摸金校尉也只能隐姓埋名,躲入深山,再不敢在江湖上露面。
    反倒是搬山道人,因为只求丹珠之物,观山太保为朱元璋设计皇陵时,特地避开了这一点,也就不足为虑。
    而卸岭力士本身就是绿林响马出身。
    历朝历代都剿之不尽。
    要么聚啸山岭,要么散布天下。
    虽然镇杀了不少,但其实大都是占山为王的匪寇,并非卸岭门人。
    这么看的话,四派当中,摸金、发丘对观山太保恨之入骨也就不意外了。
    只是……
    眼下这事还真不好办。
    时隔数百年不说。
    双方又差了一辈。
    若是金算盘前辈还活着,二人之间或许还好冰释前嫌。
    一旁的鹧鸪哨明显也察觉过来,两人四目相对,无声的交流了下,但一时间竟是找不到思路。
    至于昆仑和老洋人,这会更是不知如何开口。
    “杨方兄弟……怎么忽然问起了这个?”
    犹豫了下。
    陈玉楼还是旁敲侧击的问了一句。
    无论如何,得先搞清楚杨方的态度。
    不然,真上了青城山,到时候双方不说握手言和,万一大打出手,也不好收场。
    似乎感受到了气氛忽然紧张。
    杨方嘴角勾起一丝无奈。
    “陈掌柜,别慌,我就是确认下。”
    自小跟随在师傅身边。
    他就经常听金算盘说起倒斗往事,四派八门,四门八法,搬山卸岭、摸金发丘、风水方术、寻药求财。
    四派之外,又有四家。
    其中重点提到的便是观山太保。
    幼时的他,并不清楚利害关系,只知道以好坏区分,犹记得那时他问师傅观山太保一脉是好是坏,师傅先是沉默,然后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话。
    “都是江湖上讨饭吃,哪有绝对。”
    “只不过形势所迫,若是当年奉诏入京的是摸金,结局同样如此。”
    因为当时师傅的语气,说不出的寂寥,给年少的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,故而一直记到今日。
    等到年纪渐长,行走江湖的时间久了。
    再回首,他也愈发能够理解师傅这句话里的深意了。
    倒斗江湖,听着好像是那么回事,但说到底,不过是一帮寻龙盗骨之辈,上不得台面,见不得天光。
    不说封建皇权,就是如今,他们这些人在真正的大人物面前,同样抬不起头。
    就是师爷张三链子。
    一辈子最引以为傲的,不是摸金魁首,而是多年前追随左宗棠大人入疆平乱,剿杀捻军,以及镇压太平军的经历。
    至于执掌摸金门,任职昆仑山。
    对他而言,不过是传奇人生中不值一提的一段。
    就是他老人家,放在那个时代,也捅不破天。
    毕竟学得屠龙术,卖与帝王家,朝为田舍郎,暮登天子堂,是古往今来,谁也无法拒绝的诱惑,光宗耀祖,大兴门楣。
    何况。
    他对那个年代的往事。
    几乎都是从师傅那里听说。
    说深仇大恨未必,顶多就是有些难以接受。
    准确的说。
    有忿恨,也有好奇。
    他想知道,观山太保究竟是怎么样一些人,才会被刘伯温看上,引荐入朝,为朱元璋修建皇陵。
    他们四派中人,倒斗破墓是一把好手,但修陵建坟却是一无所知。
    感受到他言语平静,神色淡然,并未杀气流露的意思。
    陈玉楼这才稍稍松了口气。
    剩下三人也是相视一眼,神色间的忧虑之色随之消散。
    倒不是说不能复仇。
    说实话。
    大明一亡,观山太保立刻解甲归田,回到祖地,隐姓埋名,就是因为他们自己也明白,对四派下手太狠,迟早会遭到反噬。
    只是担心他会被仇恨蒙蔽心智,到时候,好不容易才静下来的心神再度破坏。
    那就真是得不偿失。
    方家山十多天的修行,等于毫未建功。
    “是,巫山棺材峡,封家棺山太保。”
    思绪在脑海里一闪而过。
    陈玉楼点点头,并未隐瞒的意思。
    “还真是啊。”
    得到确认回复,杨方最后一点疑惑也终于烟消云散。
    他这些年在江湖上四处奔波。
    其实也曾遇到过不少同行。
    只不过绝大多数,连门派都无,就是小打小闹,或者三五成群,或者以家族、村寨为单位进行。
    并无传承。
    更没有秘术一类。
    其实也就是江湖上说的土夫子。
    但与四派相对的四门,观山太保、阴阳端公、九幽将军以及拘尸法王,如今还是头一次见到。
    虽然只是倒斗世家,但与四派相比丝毫不差。
    甚至在某些方面更胜一筹。
    “陈掌柜,这观山一脉后人……怎么会去青城山修道?”
    “这我就不知道了。”
    陈玉楼摇摇头。
    说实话,他确实有些难以理解。
    毕竟寻找地仙村入口而言,完全不必去深山修行,留在清溪镇棺材峡,同样能够随时出山寻找。
    或许……
    观山太保熟读道藏,又精通炉火之术,想要求仙问道似乎也不奇怪。
    “回头到了山上,见到那位玄真道人,你可以当面问问。”
    “还是别了……”
    察觉到陈玉楼脸上的笑意,杨方连连摆手。
    他只是出于好奇。
    到时候见了真人,真要问出来的话,那他这些年江湖也就白混了。
    “估计快吃饭了。”
    见他目露羞赧,陈玉楼也没有在这个话题上继续,看着岷江两岸的风景,不多时,一阵饭菜的香味,从船舱下传来,弥漫在空气里。
    几乎是话音才落。
    甲板与船舱相连的扶梯处,传来一阵咚咚的脚步声。
    下一刻。
    一道年轻身影,探出头来。
    “各位,开饭了。”
    “有劳少船家。”
    陈玉楼笑了笑,他们在船上也有一段时间了,对年轻人并不陌生。
    是船把头的幺儿。
    跟在船上学学经验,年纪不大,为人也亲切,对谁都是笑呵呵的,是以大家伙都喜欢以少船家相称。
    “叫我阿城就好。”
    “千万别叫少船家了。”
    听到那个称呼,年轻人一张脸顿时涨得通红,连连摆手。
    在他看来,自己和船上那些伙计一样,并无太多区别。
    而眼前这些主顾,老爹私底下和他说过不少次,绝对都是大有来头,至少也是世家子的身份。
    他哪里敢自以为是。
    何况,这段时间,陈玉楼和他聊过几次,随意指点过几句。
    在他心里,对他简直奉为天人。
    “陈先生,先吃饭吧,不然过会饭菜都凉了。”
    “好。”
    陈玉楼点点头。
    进了川渝境内后,饭菜明显更加和他胃口,毕竟习惯了湘菜,向来都是无辣不欢,而川菜同样如此。
    船上可能食物短缺,只能靠水吃水。
    但论吃鱼,这些常年漂泊在江上的船家绝对没有对手。
    “走了。”
    “别让船把头他们等久了。”
    招呼了几人一声。
    跟在少船家身后,一行人径直朝船下走去。
    一直到了厨房。
    果然,桌上又是熟悉的铁鼎罐,杂鱼、肉片,满满一大锅,难得一见的是,锅里还漂着几块青菜,看上去就让人食欲大开。
    除却船把头外,还有几个伙计早早就在等着了。
    “陈先生来了。”
    “快,都请坐,按眼下的行程,差不多入夜前就能抵达。”
    船把头笑呵呵的邀请一行人入座。
    见状,陈玉楼也不耽误,径直找到自己的位置。
    等他们入座后,那几个年轻伙计,还有少船家这才围着船把头坐下。
    “来来来,吃,没啥好菜,诸位还请见谅。”
    船把头并未急着动筷,而是提着旱烟杆,靠在窗户边吞云吐雾了一阵,笑眯眯的看着一行人吃上了,这才放下烟杆子,拍了拍手,拿起了筷子。
    陈玉楼之所以对它情有独钟。
    其实不是别的。
    这种流行于川渝一带,船家渔民常见的铜锅,其实就是后世名动天下的川渝火锅。
    为了节省时间,他们习惯于将食材一锅煮,再加上跑船人常年漂泊在水上,最是忌讳寒气,更是无辣不欢。
    干辣子、辣椒粉,和米面粮油一样,那都是出行必备。
    陈玉楼、昆仑和杨方三人还好。
    毕竟前者习惯了湘菜,后者在黄河边长大,对这种铜锅也不陌生,甚至颇为得意。
    但鹧鸪哨和老洋人师兄弟,自小出身在江浙一带,口味虽然不至于到甜口的地步,但相对而言,却是清淡许多。
    这也是为何。
    当初他们师兄妹三人初到陈家庄时。
    陈玉楼特地吩咐鱼叔,找了个擅长淮扬菜的大师傅掌勺,就是担心他们会不习惯湘菜的麻辣。
    可是……
    如今就没那么好的条件了。
    船上伙计们吃什么,他们跟着吃什么。
    他俩也清楚这点,只能将就着对付一口。
    倒是船上他们自己酿的老白干,颇对两人胃口,酒水浑浊,但味道绵长,喝上一口,身子骨都能暖和起来。
    窗外便是漫江碧水,偶尔还能见到其他船只。
    或是客船,或是打渔的乌篷,甚至偶尔还能见到发出呜鸣的汽船。
    就着两岸风景,一行人边吃边聊。
    几个年轻伙计吃饱,便起身告辞,去前头将掌舵的几个伙计替换下来,少船家也没有多留,告了声歉,也回去忙自己的事。
    很快,桌上就只剩下船把头。
    他年纪大了,胃口一般,吃了几口便放下筷子,单手枕在窗沿上慢悠悠的抽起了旱烟丝。
    笑呵呵的和几人说着话。
    船舱里不时传出他几声爽朗的笑声。
    要是往日,这种机会少之又少,船家和主顾之间泾渭分明,除却生意上的往来,私底下几乎不会有太多联系。
    不是川渝本地人的话,也少有能看得上他们这种连锅闹的吃法。
    更别说自酿的浊酒。
    但陈玉楼他们不同,明明出身富贵,但却从不会表露出高高在上的优越感,再寻常不过的铁鼎锅,他们也能大快朵颐。
    看的出来,他们绝不是装的。
    船把头也乐于留下,和他们说说话,听一听外面世界的风土人情,也能长上不少见识。
    时间一分一秒流逝。
    很快,桌子上只剩下陈玉楼、鹧鸪哨和他三个人,杨方他们回了各自住处打坐修行。
    而他们闲聊的话题,也从跑船打渔,说到了山上神仙,方外高人。
    渐渐地。
    窗外天光渐暗。
    猿猱鸟声,也被嘈杂声替代。
    等到一阵哨声传来,说话的几个人抬头望去,不知觉间,外边赫然出现了一座热闹无比的渡口。
    人声鼎沸。
    来来往往的行人,苦力、贩夫走卒。
    “陈先生,到地咯。”
    船把头敲了敲烟杆,将其收到腰带里,一张满是皱纹,刻着沧桑的脸上,此刻竟是难掩不舍。
    “外边就是江津渡,下了船,您诸位往东边过了小镇,就能远远看见青城山。”
    引着陈玉楼两人出了船舱,上到甲板上,此时金乌西坠,正是黄昏交替时分,过往的船只纷纷靠近渡口内,无数人正忙着搬运卸货。
    船把头一字一句,认真吩咐着。
    循着他手指的方向。
    两人下意识抬头望去。
    只见斜阳下,视线越过重重房屋,远远便看到一座奇峰高耸入云,恍如一座巨人,托举白云天宫,赫然就是当地人所言的丈人山。
    说话间。
    回去修行的昆仑三人也被惊动,纷纷赶了上来。
    “正好,不用去叫你们。”
    “到地方了,去牵马……夜登青城山!”

添加书签

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/提交/前进键的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